文博专题>>2014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
 
   
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遗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5-05-04

洛阳回洛仓C3仓窖

?
洛阳回洛仓C47仓窖发掘现场
?
?
浚县黎阳仓遗址漕渠遗迹剖面
?
?
浚县黎阳仓遗址护城壕内柱洞
?
为配合中国大运河“申遗”,在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导下,自2011年以来,河南文物考古工作者首次对隋代黎阳仓遗址和回洛仓遗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取得了极为丰富的考古成果。通过细致、严谨、科学的考古工作,基本上掌握了两处仓城遗址的范围、道路、仓窖、管理区等总体布局以及漕运相关的情况,清理出的主要遗迹有仓城城墙、护城壕沟、夯土基址、仓窖遗迹、道路、漕渠和大型建筑基址等。

隋代黎阳仓遗址位于河南省浚县城关镇东关村,大伾山北麓,黎阳仓城依山而建,平面近长方形,东西宽260米,南北残长300米。护城壕位于东墙东侧。在仓城北中部发现一处漕运沟渠遗迹,口宽约8米,渠的南端发现有砖砌残墙遗存。从仓城的总体布局推断,仓城的西北部应为粮仓漕运和管理机构所在位置。目前已探明储粮仓窖84个,口大底小,皆为圆形;口径大小不一。总体上看仓窖排列基本整齐有序,目前完成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已发掘清理的3座隋代仓窖,在已发掘的窖口均匀分布有柱础,其中C18窖底中心有中心柱础遗迹。经过对窖内近底部残存的粮食遗存初步检测分析,其为带颖壳的粟、黍等谷物。隋代黎阳仓废弃于唐初。

隋代回洛仓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外的东北部洛阳市瀍河区瀍河乡小李村、马坡村西一带,地处邙山南麓的缓坡带。2004年曾对回洛仓遗址进行过小规模的考古钻探和发掘,在清理的三个仓窖之中的C56内出土有一块阴刻有“大业元年”四字的砖块。2012年初以来,经过钻探调查和考古发掘确认,回洛仓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140米,南北宽355米。仓城墙宽3米。分为中部的管理区、东西两侧的仓窖区、道路和漕渠几部分。仓窖成组分布,整齐排列,间距10米左右,已确定的仓窖数量达到220座,推测整个仓城仓窖的数量在700座左右,远超文献记载中的数量。目前完成发掘面积4800平方米,已发掘清理出完整的仓窖4座、仓城内主要道路2条,仓城外北部道路4条,南部通往管理区的漕运沟渠一条。仓窖的形制结构相同,均呈口大底小的圆缸形,窖口直径约10米,底径7米,窖深7—9米。仓窖壁分为自下而上的青膏泥、木板、苇蓆三层,在仓窖近底部,清理出有较多应属于仓窖地上建筑盖顶的炭化草杆及草叶。根据对仓窖底部采集的土样进行浮选和植硅石检测,确定143号仓窖存储的粮食品种为单一的“黍”。通往回洛仓管理区的南北向漕渠遗迹宽20—25米,深6.5米,渠壁斜直规整,人工开凿的痕迹明显,渠岸有踩踏面存在。隋代回洛仓废弃不晚于初唐。

作为代表隋代不同类型的大型国有粮仓——回洛仓遗址和黎阳仓遗址的同时发掘,以超前丰富的考古新资料全面揭示了我国古代地下储粮技术完备时期的特大型官仓的概貌和储粮技术水平以及储粮的种类。两处仓储遗址的发掘相互补充地提供了隋代地下储粮技术的各个环节新的考古资料,对于研究和复原隋代大型粮食仓储全过程具有前所未有的丰富价值。回洛仓遗址的发掘展示了隋代都城具有战略储备和最终消费功能的大型官仓的储粮规模和仓窖形制特征等,例如,这里的仓窖大而深,容量大,数量更多;黎阳仓则显示出依托大运河而具有中转性质的大型官仓的性质特征,如这里的仓窖口大而较浅,便于粮食的储备和转运等。两处仓储遗址的考古发现也为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提供了隋代运河开凿和利用的珍贵实物证据。目前,两处仓储遗址考古公园的建设也在同时进行之中。

?

 
    访问次数:
 
 
36365com
版权所有:36365com 未经36365com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