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 ||
全面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 ||
吕克勇 发布时间:2017-03-23 | ||
新安函谷关遗址,位于洛阳市新安县城关镇,西接县城,东距洛阳15公里,是公元前2世纪-——3世纪西汉、东汉王朝设在长安、洛阳之间的著名关塞,是丝绸之路自洛阳西行的第一关。 新安函谷关成功申遗后,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文物部门抢抓机遇,主动作为,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大力推进函谷关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汇报一下我们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所作的工作与体会: 一、各方领导大力支持,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 在函谷关遗址保护工作中,国家文物局和省、市文物局领导多次亲临新安,指导、调研,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副省长李亚同志到洛阳就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之后,专门到新安函谷关调研,对函谷关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作为全国文物先进县和全国旅游强县,我县对文物保护特别是函谷关的保护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听取文物工作汇报和专题研究文物保护工作是新常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调研,对文物保护工作建言献策是经常化。 在资金上全力保障,近几年国家拨付了近3千万元的文物保护资金支持;省、市级文物局支持各项文物保护维护资金500余万元;地方财政累计投入函谷关保护方案编制资金、文物保护及各项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及宣传资金2千余万元,为函谷关的保护和各项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在行政管理上,提规格加编制,将汉函谷关保护管理所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今年将升格为正科级机构,工作人员从原来的4人增加为18人,今年年初,又增设了汉函谷关文化研究院,专门从事汉函谷关与军事、建筑、文学、交通、贸易等方面的研究,增加编制2名。 在组织上,提级别给待遇。申遗成功后,我局共有3名同志享受副处待遇,提拔1名正科,2名副科。 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为函谷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这是我们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 二、坚持规划先行,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 我们县委书记说,新安不仅是经济强县,也是文化强县,关键是我们县城有文化。因此,保护和留住城市文脉,使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是文物部门的重要职责。函谷关申遗前、后,从规划设计到项目审批,我们都能提前谋划,使各项工作做到规划先行,有规可依。 申遗前,我们就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了《新安函谷关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新安函谷关遗址管理规划》、《新安函谷关遗址关楼及现存关墙抢险加固设计方案》。申遗后,我们又启动了“汉关遗产城”规划,把遗产保护规划融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着手编制《汉关遗产城概念规划》和《汉关遗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年初我们又启动了编制《新安函谷关遗址总体展示方案》的各项工作。 目前,函谷关关城东墙保护展示、遗址本体抢险加固和遗址区内环境整治三个项目已经得到国家文物局的立项审批,其中函谷关关城东墙保护展示和遗址本体抢险加固两个项目的设计方案已经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复。 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规划,常常能使我们的工作少走弯路,事半功倍。规划先行,提前谋划,这是我们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三、强化日常监管,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 文化遗产保护,不仅需要修缮与维护,更要对其风险进行深入研究。我们采用的是与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相对接的最新最全面的监测平台,由监测预警系统和三维遗址展示系统组成,监测内容包括文物本体、文物环境、生物病害、游客状况、安全防范等多项数据体系。 我们配备4名专职人员,负责各项监测数据的采集、录入、建档等工作。每周整理录入人工巡查数据采集和存储监测仪器采集数据,每月归档整理人工采集和仪器监测数据,每年形成一套完整的监测数据年度报告及异常情况分析报告。这样一套详实的遗址监测数据体系,为遗址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2016年,我们又完成了对遗址安全防范系统的升级改造,该系统建成后达到了国家安全防范风险一级标准,由入侵报警系统、网络高清监控系统、应急对讲系统等组成,该系统已运行一年多,工作正常、性能良好,为遗址的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切追求高标准,使函谷关的安防监测管理工作精细化、动态化、常态化,是我们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四 注重文化传承,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 文物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入挖掘、传承遗址文化,使文物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新安县域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努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我们与与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深度合作,对函谷关夯土的夯筑工艺、成分等进行研究,据研究专家王华军教授介绍,函谷关的夯土是他目前见到的夯筑工艺最好,密实度最高的夯土。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安介生先生合作,持续挖掘关隘文化历史,尤其是函谷关各时期的出土文物、各时期的功能,以及与其他关隘的联系等多重价值进行研究总结。目前,这两项研究正在进行中。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我们组织当地文联、书法协会、摄影协会、诗社、在校学生分期分批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激发全社会对函谷关的爱护,扩大函谷关的社会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目前,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已在函谷关拍摄专题片《古关觅踪》,并在央视多次播出。河南电视台到函谷关拍摄《河南考古专题片》,我们还与洛阳日报融媒集团达成协议,长期开展“我要去新安”文化宣传,“丝路汉关、山水新安”已成为新安最响亮的对外宣传口号。 紧密融入旅游发展。着力打造“新安函谷关、丝路第一关”的旅游品牌。我们完善了函谷关遗址区内各项基础服务设施、标识导览系统、自动检票系统等,于今年2月,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遗址对外开放,保护成果共享、惠及当地百姓,服务广大民众。 加快开发文创产品。依托函谷关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我们当地澄泥砚、汉关紫砂等传统工艺,制作了“关”字瓦当、“关”字砚台、函关晓月紫砂壶等文创产品,推动书画、服饰、陶瓷等文创产品开发,真正让文物可见、可感、可亲,让观众能看、想看、能存。 全力打造集遗址保护、遗产观光、非物质文化体验、艺术创作、文化休闲旅游、新丝路驿站服务于一体的9.44平方公里的汉关遗产城。以“汉风唐韵”为主题,抓住“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机遇,进一步加强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函谷关为龙头,连接新安县博物馆、千唐志斋、张钫故居、洞真观、黄河奇石博物馆、志成酒器博物馆等文物资源,形成新安南部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为新安旅游强县做贡献。 新安函谷关遗址的考古发掘、文化研究、保护展示、科学利用、内外宣传都还是刚刚起步,与打造文化高地的要求相距甚远,我们要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新安函谷关,丝路第一关”的牌子擦亮、叫响! | ||
新安县文物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