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专题>>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发布时间:2018-04-20

朱仓M722陵园遗址1号台基东部及内陵园东门址(由东向西)

朱仓M722陵园遗址1号台基全景(由南向北)

朱仓M722陵园遗址1号台基西阶道(由西向东)

结合“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项目,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东汉帝陵及其陵园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勘探,并对帝陵陵园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对朱仓722号墓、白草坡村东汉帝陵陵园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累计发掘面积共计约14000平方米,取得了重要收获。

截至目前,勘探总面积256万平方米,已经进行考古勘探工作的帝陵共七座,分别是: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刘家井大冢、朱仓722号墓、朱仓707号墓、白草坡村东汉帝陵。在帝陵封土周边发现了大面积的陵园建筑基址。建筑基址规模宏大,集中分布在封土东侧或东北侧。

结合勘探与发掘情况,基本可以确认朱仓M722东汉陵园遗址存在内、外两重陵园。内陵园平面略呈方形,边长420米,四周有夯土基槽环绕。内陵园包括帝陵封土、封土东侧的1号台基建筑单元与封土南侧的建筑单元。外陵园位于内陵园东侧偏北,主要包括2号、3号台基,1号、2号院落建筑单元。针对内、外陵园“垣墙”关键部位进行发掘、解剖,均仅发现夯土基槽而未见墙体。在内陵园东侧发现一处门址,门宽约24.2米,折合汉尺约100尺。

白草坡村东汉帝陵位于伊滨区庞村镇白草坡村,墓冢封土已被夷平。截至目前,白草坡村东汉陵园勘探总面积19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在封土东侧和北侧发现有与陵园同期的道路。在封土东侧发现一处大型夯土台基,封土东北侧,发现两组建筑基址群,周围有夯土垣墙环绕,垣墙内侧有排水渠。目前的发掘工作主要针对封土北侧的夯土建筑、道路和灶坑等遗迹,内陵园北侧道路宽约7.4米。在道路南侧,封土正北方向发现一组东西对称的夯土台基,东西长8米,南北宽度4.5米。两座夯土台基之间的间距为20米,有可能是陵园的阙台遗迹。

经过多年来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首先确认了东汉时期帝陵陵园的总体布局。东汉陵园采用内外陵园制度。内陵园是以帝后合葬墓为中心,周边有周垣或道路环绕。外陵园以大面积夯土建筑基址为主,集中分布在内陵园的东北侧。其次明确了东汉帝陵墓冢的基本特征。帝陵封土平面为圆形,直径多在130米以上,墓葬为长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为南向,长50、宽9米以上,且内收多级台阶,墓室为方形甲字形回廊墓。此外,文献中记载的“石殿”、“钟虡”、“寝殿”、“园省”、“园寺吏舍”等东汉帝陵陵园诸要素初步确认。

通过以上对东汉帝陵的一系列调查与发掘工作,对东汉帝陵的形制及陵园布局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研究东汉时期陵寝制度的内涵与演变,以及进一步探讨各陵陵主归属等问题,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为今后洛阳东汉帝陵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36365com
版权所有:36365com 未经36365com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