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
时间:2016-08-25 新县文物局 王玉新 字体:大 中 小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为清末豫南民居式建筑,前后共有五进大院,七栋老式阁楼,占地1980平方米。大门上方悬挂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匾额由徐向前题写。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后,鄂豫皖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了多次武装斗争,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为了使革命斗争更大规模的发展,急需一个稳固的指挥中心。1931年2月,红军攻克新集,苏区党、政、军首脑机关先后从箭厂河迁到新集。新集成为苏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1931年5月,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正式成立,张国焘任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1932年1月,成立中共鄂豫皖省委,沈泽民任书记。省委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等部门。旧址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委办公室兼沈泽民住室
省委办公室。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召开重要会议、起草签发重要文件、写指示信、进行巡视等。
沈泽民的住室。沈泽民是浙江桐乡县人,著名文学家茅盾的弟弟。沈泽民博学多才,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1931年4月受党派遣,从上海辗转来到大别山。在根据地工作期间,沈泽民为发展壮大苏区和红军作出了重要贡献。
省委宣传部办公室兼成仿吾住室
省委宣传部。当时根据地的宣传工作目的性强,形式也很多样。根据地成立了宣传队、音乐队等文化团体,兴起群众文化运动,创作出大量文艺作品,大力发行报刊。据不完全统计,到1932年春,根据地的党、政、军、群众团体已办有报刊近50种。很多群众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许多识字不多的妇女都知道马克思列宁。这些灵活多变的宣传方式,不仅很快传达到了千家万户,还有力回击了敌人的反动宣传。
成仿吾的住室。成仿吾精通多国语言,才华横溢,在长征路上还坚持传播文化知识,创立了“马背上的大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少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办公室兼陈昌浩住室
少共鄂豫皖分局办公室。少共又称共产主义青年团。随着各级党委的建立,根据地相继成立了各级基层团组织,1931年10月,根据地共青团员发展到1.8万多人,他们当时的主要工作是开办训练班、识字班,对工农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领导少先队和童子团壮大队伍,加紧训练,是支援战争、巩固苏维埃政权的重要力量。
陈昌浩的住室。陈昌浩曾留学苏联,“能文能武。被誉为鄂豫皖党政军“三驾马车”之一。在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的北上南下之争中,他错误地执行了张国焘分裂主义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西路军失败后,陈昌浩于1939年去了苏联。1952年回国后曾担任过中央编译局副局长职务,主持编写了《俄华词典》。
鄂豫皖省委组织部办公室兼郭述申住室
鄂豫皖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为加强党的领导,根据地首先是完善了上至省委,下至支部的各级党组织,精简了层次和人员。其次是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积极发展党员。党组织还很重视干部作风建设,要求干部能够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紧密联系群众。
郭述申的住室。郭述申,湖北孝感人,鄂豫皖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建国后曾任中纪委副书记。1929年4月作为中央巡视员,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不顾生命危险,巧妙地躲过敌人的追踪,用自己的双脚走遍了豫南大地,三次完成党中央安排的巡视任务,将大别山党组织和工农武装力量的发展、群众的革命愿望等实际情况汇报给周恩来,为中央布署建立鄂豫皖根据地的重大决策,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及省委会议室
随着鄂豫皖边区革命斗争的不断发展,1931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新集(今新县县城)成立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直隶于中央政治局,张国焘任分局书记。1932年1月,成立中共鄂豫皖省委,沈泽民任省委书记。分局和省委成立后,领导鄂豫皖边区人民艰苦奋斗,浴血奋战,壮大革命武装,巩固革命政权,根据地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全盛时期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50万,主力红军发展到45000余人,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次于中央根据地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新集成为鄂豫皖苏区的首府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机要文印室
机要文印室的工作职责是印刷分局、省委下发文件和保管收发重要文件。
鄂豫皖省委妇女工作部
妇女部在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支援革命,拥护红军,她们在后方站岗放哨,积极为红军洗衣做鞋,慰问照顾伤员,帮助军属生产。除了支援革命以外,还提倡婚姻自由,禁养童养媳,不准公婆虐待媳妇,提倡男女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