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博资讯>>海外资讯

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第30届大会讨论冲突后文化遗产重建

时间:2017-12-14  国家文物局    字体:   

11月29日至12月1日, 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第30届大会在罗马召开。会议议程之一是专题研讨,主题是“冲突后文化遗产的重建—复建与社区参与”。

世界银行首席副总裁穆海尔丁在主旨发言中介绍了世界银行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ICCROM合作开展冲突后重建的案例,分析了在脆弱的受冲突影响地区开展重建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文化、文化遗产领域以及经济与发展框架下的挑战。其他案例分别是叙利亚博物馆与文物局局长哈默德的《阿勒颇老城的修复规划》、波黑共和国萨拉热窝国际大学阿玛拉·哈德兹姆哈麦多维奇的《现代战争中的遗产与自由和平—以波黑为例》、黎巴嫩建筑师协会主席塔贝特的《中东冲突后重建:评估贝鲁特经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对紧急状态部门负责人乔瓦尼·波卡迪的《文化:马里实现和平的工具和未来遗产保护的先例》、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河野俊行的《重建案例》、原ICCROM遗产部门项目负责人噶米尼的《斯里兰卡舍利佛塔:第一处被炸毁的世界遗产》和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学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首席专家施尼德的《桑塔玛利亚的教堂》。案例报告中间插播了ICCROM在冲突期间开展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纪录片。 

ICCROM前任总干事布什纳吉在全部案例报告结束后主持了讨论。他在总结时谈到,文化遗产与民众生活休戚相关,情况复杂。因此对于重建,应在冲突之后尽快启动,否则就会像巴米扬大佛重建,直到今年7月在日本举行的关于巴米扬大佛重建的国际会议,仍在讨论是否应该重建。重建还应充分考虑文化遗产对于社区民众的重要性,考虑公众、公立和私营机构、议会甚至国际组织的参与程度,考虑研究和记录文化遗产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充分(是重建的基础)以及重建资金的来源。实施冲突后文化遗产重建不可能只有单一模式,需要专家、各行业、各国聚集在一起,建立合作机制,需要耐心和具体的实施步骤与方法。在重建过程中,还应注意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重建范围。波兰代表在发言中报告,2018年5月波兰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关于华沙重建的国际会议,主题是毁灭与重建,欢迎各国专家参与。 

专题讨论形成了《ICCROM关于冲突后文化遗产重建的声明》。主要内容一是遵守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叙利亚和伊拉克问题以及保护濒危文化遗产的有关决议;二是设计参与机制,采取以社区为中心的方法实施复建和重建项目,以此实现归属感、社区赋权和社会凝聚力;三是在重建过程中应注意采取跨学科、跨部门的方式,考虑其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背景,促进文化遗产与这些因素的相互融合;四是充分认识记录对于文化遗产的管理与重建至关重要;五是明确冲突后的重建需要考虑介入的时机,首先是采取紧急行动时,然后是根据事先确定的优先级别编制长期规划时;六是强调实现和平进程的行动必须包含保护文化遗产和实施其冲突后重建;七是在传统的合作领域外拓展合作伙伴的范围,尤其是非政府组织;八是强化和平时期、战时及自然灾害发生时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机构及法治框架的建设,以便捐赠人、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国家与地方政府能在此框架下加强协调。

本届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总干事和新一届理事会。南非世界遗产基金会主任韦伯·恩多罗(Webber Ndoro)当选新一任总干事,任期自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外事联络司)副巡视员朱晔当选ICCROM理事。这是继2003年至2011年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吕舟教授和2011年至2015年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担任理事之后,中国再次进入ICCROM决策机构。

关于ICCROM

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成立于1956年,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成立的文化遗产领域唯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法定咨询机构。该组织成立六十年来,以“研究、培训、信息、交流与宣传”为宗旨,为促进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理念和技术的共享,为推动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根据章程,理事会是该组织的决策机构。    

中国于2000年加入ICCROM。先后有大量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在ICCROM资助下参加了其举办的各类培训班。2013年,国家文物局与ICCROM签署了关于培训合作的框架协议,每年合作举办一个培训班,内容涉及博物馆藏品风险防范和世界遗产管理与监测;每年捐款4万美元设立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发展中国家学员参加ICCROM培训。截止到2017年,总计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96名专业人员在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资助下得以参加ICCROM的培训。 (朱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