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为人民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时间:2018-03-26 《光明日报》2018年03月16日 07版 字体:大 中 小
保护文化名城 延续历史文脉
——访河南开封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建军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就此,河南开封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建军代表表示:“历史文化名城包含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是一笔宝贵财富,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生动教科书,应当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支持力度。”
作为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八大古都”之一,开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北宋文化的集中体现地,城内保存了大量历史文化信息,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35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
高建军代表说,论经济基础,开封目前是“八大古都”中最薄弱的,由于文物数量多、经费需求大,大量文物保护单位维修、文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及开发利用等项目难以开展。目前,开封正在编制《开封市古城保护与修缮规划》,主要任务是从古城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古城旅游发展、旧城更新、生态建设、道路交通、宋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对17.7平方公里的开封古城及周边区域进行保护与修缮。
“要保护发展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延续历史文脉,只靠开封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高建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对全国范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行分类定级,列出重点扶持名录。此外应对列入名录的城市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帮助名录内城市完善历史文化名城控制性规划,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提供依据;二是支持名录内城市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工作,在文物保护的专项经费支持上加大倾斜力度。
”
挖掘历史资源 创新文化业态
——访四川自贡市委副书记、市长何树平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四川自贡市委副书记、市长何树平代表说:“这些要求为我们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我们将加快创新传承,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何树平代表介绍,自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盐都、恐龙、彩灯、美食是自贡的4张名片。2000年的井盐开采历史,留下了井盐遍布城市各角落的历史遗迹;恐龙化石遗址震撼世界;800年历史的自贡灯会工艺精湛,先后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500多个大中城市展出,国内外灯会大多由自贡人制作承办;自贡盐帮菜独树一帜,餐馆开到了全世界。“我们一直狠抓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何树平代表说,自贡文化正加速形成产业,走向世界。特别是彩灯产业,企业超过600户,带动形成研发、创意设计、制作、展出等全产业链,形成百亿元级产业链。2018年的第24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最多的一天接待游客达8万人。除自贡外,灯会还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11个城市同时举办。彩灯在创意设计、与观众互动、宣传营销等方面都有创新。“只要勇于创新,灯会就有无限的生命力,彩灯产业就有广阔的前景。”
何树平代表介绍,自贡不断增加优质旅游产品供给,目前,已开工建设自贡恐龙文化科技产业园。同时,将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彩灯大世界。2018年,还将启动打造一批彩灯小镇、盐业小镇、动漫小镇,建设盐都之心等文化旅游项目。
融合文化旅游 推进老区发展
——访湖北黄冈市委副书记、市长邱丽新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光明日报通讯员 丁继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如何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推进消费升级?对此,记者采访了湖北黄冈市委副书记、市长邱丽新代表。
邱丽新代表介绍,黄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工业底子薄,但文化旅游资源丰富。2017年,黄冈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87余万人次,同比增长23%,实现旅游总收入200.7亿元,同比增长29%,旅游发展综合实力跻身湖北第一方阵。做好商旅文体融合发展文章,可以加快产业转型,推进消费升级,增加群众收入。
邱丽新代表介绍,为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发展,黄冈围绕“一县一品”,借助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东坡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持续打造红色文化、名人文化、东坡文化、禅宗文化、戏曲文化、医药文化、孝善文化、生态文化品牌。吸引社会力量建设高山滑雪场、户外营地等特色文化体育小镇。着力打造“挺进大别山”系列体育赛事品牌,促进红色人文、绿色旅游与健身康养结合。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新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67个、村级文化广场489个,全市所有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
邱丽新代表表示,黄冈将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商业为基础、以健康为时尚、以融合为方向,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新经济。
传承民族文化 繁荣文学创作
——访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范稳委员
光明日报记者 任维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文艺创作。这给了我很大的创作动力。”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范稳委员表示,云南2044名省级作协会员中,有658名少数民族作家;在全省249名中国作协会员中,少数民族会员有112名。他们是中国少数民族创作队伍的中坚力量,在传承与弘扬云南各民族文化中功不可没,已经成为弘扬主旋律、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重要队伍。
但与此同时,云南少数民族作家创作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依然突出。究其原因,是受地域、环境、视野、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局限,导致文学创作难以有更大的突破与超越。
对此,范稳委员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文化繁荣的长效机制,由国家民委系统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设立少数民族文学发展专项经费,用于少数民族作家尤其是少数民族青年作家的创作培训、文学交流、深入生活、重点作品扶持及出版。
二是提升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的文化地位,既在每个少数民族中力推代表性作品和代表性作家,也加大对文学基础刊物、县乡一级文学工作者的培育力度。
三是鼓励少数民族作者用本民族母语进行文学创作,给予相应的创作及出版扶持,并建立起一套科学专业的评价、激励及评奖机制。
四是建立完整的世界名著和中华文化优秀文学作品的民族语言翻译工程体系,有步骤、有水准、有规模地向各兄弟民族传递代表先进文化的经典作品。同时,也要加大民族文化(如一些创世史诗、民间传说)的汉译工作。
(《光明日报》2018年03月16日 07版)
- 上一篇:浅析考古行业新媒体利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