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每个发现都不是碰上的
时间:2018-04-11 人民日报 宋新潮 字体:大 中 小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整个文博系统最受关注的活动之一,到今年已经走过了28年。为什么它能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我想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它始终坚持严谨求实的学术标准,同时关注文物保护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推广。因此这个活动不仅在学术界,而且在社会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大家经常会说,考古新发现不就是碰上的吗?真的不是这样。回顾28年的历程,很多重要发现是考古学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懈努力探索得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例如著名的良渚遗址,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被发现了,但最近20年考古并未间断,取得的一系列发现曾3次被评为当年度的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样的寻找和探索,现在仍未停止。陕西的石峁遗址、山西的陶寺遗址同样如此。
还有很多重要的发现是在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中取得的,同样也是经过考古学家在发掘过程中仔细、认真工作,历经周折才得来的。今天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可能很多重要的发现、重要的历史信息将永远丧失。例如著名的偃师商城,当时的首阳山电厂选址一再调整,调整到一个认为可能没有遗址的地方,结果发现了偃师商城,它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夏商时期的历史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当然,还有很多重要发现是在和盗墓、盗掘古遗址的斗争中得来的。实际上这些年有很多重要发现是来自对被盗墓者或盗掘者破坏的遗址进行的抢救性发掘,有些“劫后余存”可以让我们看到很多重要的历史信息,既有猝不及防的喜悦,也有太多的惋惜和愤恨。今年的26个入围项目中,有不少就属于这样的情况。当下,一些重要遗址被盗掘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据统计,从2014年到2017年,全国发生了1086起盗墓案件。去年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联合打击了20起案件。
我想强调的是,考古新发现是考古学家不断奋斗的结果。我们希望,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活动,能够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更加坚定全社会保护民族珍贵历史文物的信念、责任和行动。
(宋新潮,作者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人民日报》2018年04月11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