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博资讯>>观点集粹

光明日报:致敬建筑巨匠

——写在《百年巨匠——建筑篇》开机之际

时间:2018-05-14  《光明日报》2018年05月12日12版    字体:   

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和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几百年前一直到今天的建筑师们跨越时空的一次“集体汇报”,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体现。今天,故宫博物院成为世界上收藏中国文物藏品最多的博物馆,更是世界上观众最多的博物馆。

2015年,与故宫博物院有深厚渊源的“《百年巨匠》启功先生”的开机仪式在建福宫举行,成为《百年巨匠》书法篇拍摄过程中的标志性节点。2018年4月23日,《百年巨匠》重回紫禁城,在武英殿前举行《百年巨匠——建筑篇》的开机仪式,这是见证《百年巨匠》从文化艺术领域,到全面反映中国近现代文化先行者走上新高度的又一重大标志。

《百年巨匠——建筑篇》所表现的四位巨匠大师——詹天佑、茅以升、梁思成、杨廷宝,均与故宫深有渊源。回顾近现代的中国建筑发展历史,在国家兴亡、中西碰撞的关键时刻,继承祖国优秀传统,吸收西方先进科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体系,这四位建筑大师堪为中流砥柱。而故宫作为集中国文化、建筑宏伟范本之大成者,正是他们仰赖且独立,尊古而创新的重要源泉。

詹天佑先生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不仅使得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在掌握工业化时代建筑设计施工技术上扬眉吐气,更是把外面的世界与古老的故宫相联结,让工业文明走进中国。

茅以升先生是中国桥梁建筑界的泰斗,土木工程学家、工程教育家,他的学识、经验化作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最终茅以升不负所托,为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并签上了自己的姓名,才让故宫有了“年轻的好邻居”。

梁思成先生是伟大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他一生传奇的经历,就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最好的脚注。他一步步踏遍穷乡僻壤,一寸寸丈量椽檩梁柱,一笔笔勾描图形法式,他参与设计的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于天安门广场中心,国徽高悬于天安门城楼之上。他在逆境中为保护故宫而奔走呼号,是故宫的守护者。梁思成先生是我的母校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奠基者、创始人,我深为有这样一位前辈大师而骄傲自豪。

杨廷宝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他留学美国,接受了完整的西方建筑学的教育,但他依然十分注重在实践中向中国传统建筑学习。他主持修缮天坛、雍和宫、中南海紫光阁等9处古建筑之时,虚心向当时中国营造学社的刘敦桢、梁思成等诸先生学习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法则,同时向修缮故宫的老工匠请教,掌握了古建修缮技术;他努力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探索自己的道路,形成了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

故宫在几位建筑大师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毋庸讳言,这里是他们青春年华时期投以钦慕眼光的理想国度和精神归处;岁月消逝,历史更迭,先师们渐渐远去,只有他们伟大的身影和他们留下的建筑依旧散发光彩,见证时代的变迁,铭刻历史的印记。如今,我们站在熔铸古今的故宫殿宇之间,感念故宫,感念建筑这一人类智慧的结晶带给我们的机缘,向远去的巨匠先贤献上我们的敬意和纪念。

《百年巨匠——建筑篇》的拍摄,是进一步在全社会宣传建筑艺术的文化展示功能,弘扬建筑艺术的文化传承价值,展现20世纪中国建筑大师的风采。此时此刻,身处故宫武英殿广场,感慨万千。我认为,我们需要思考和明确,当前用什么行动来纪念这些百年巨匠、建筑前辈,才最为重要。

开机仪式会场的北面是故宫武英殿。2002年在这里启动了为时18年的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到2020年,故宫9371间古建筑将经过全面维修保护,保持健康稳定的状态,我们将实现“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的目标。我想这是对百年巨匠、建筑前贤们最好的纪念。

开机仪式会场的西面是宝蕴楼,是故宫1200座历史建筑中唯一民国时期建设的大型建筑,建成于1915年,百年之后的2015年,宝蕴楼维修保护后实现开放。由于宝蕴楼维修保护工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历史信息、没有改变文物原状,同时努力传承传统工艺技术,因而获得了“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的荣誉。我想,这是对百年巨匠、建筑前贤们最好的纪念。

开机仪式会场的南面是南大库。这是昔日紫禁城内最大规模的库房,东西长达156米。近两年故宫博物院对南大库实施维修保护,今年5月起,这里将作为故宫博物院家具馆,展示2000余件明清家具,长期对观众开放。实现古建筑合理利用,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我想,这是对百年巨匠、建筑前贤们最好的纪念。

开机仪式会场的东面是断虹桥,是紫禁城内最古老的建筑。穿过断虹桥就是18棵300年树龄的大槐树,再向北可以到达慈宁宫、寿康宫、慈宁宫花园所在的西部区域,这些区域过去均竖立有“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的牌子,如今已成为观众喜爱的开放区。故宫博物院的开放面积,由昔日的30%扩大至今天的80%,更多的文化遗址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文化绿洲。我想,这是对百年巨匠、建筑前贤们最好的纪念。

让我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推动新时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不负前贤,踏出新时代的足迹,以实际行动和优秀成果纪念百年巨匠、建筑先贤。

(作者:单霁翔,系故宫博物院院长)

(《光明日报》2018年05月12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