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物掌故>>吟诵中原

云台山和太行山的历史文化

时间:2008-09-27    作者:张国栋  字体:   

位于太行之阳的焦作山水,在默默无闻多年之后,突然跃升为中国旅游的知名品牌,先后被命名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及4A级旅游区。在世界地质公园预选激烈角逐中,云台山仅次于黄山与庐山,名列三甲。2004年2月13日,云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在连续的五个“黄金周”中,焦作山水的主要景区云台山,不仅在河南全省诸多景区中夺冠,也在去年国庆黄金周国家旅游局监测的景点中名列第二。焦作旅游的异军突起,引起了业内人士、经济学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焦作“云台山现象”更是令人瞩目,探究 “云台山现象”的专家学者大有人在。“云台山现象”的产生得益于政府“一山一拳”的发展战略,政策主导的连续性,社会参与的广泛性,景区建设的高起点,包装策划的高水平,营销推介的强力度,所有基础设施的高品位;还得益于焦作历史文化的底蕴丰厚。
许多游客对云台山、茱萸峰和太行山的名称及历史文化感兴趣,想知道来历和更多的详情,为此,笔者收集了一些相关材料,研究著写成文,以供大家阅读。
云台山属太行山系,是豫北的名山、太行山的明珠。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焦作市东北方向30公里的修武县境内,景区总面积190平方公里。北邻山西省,东接辉县市,西与方山对峙,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这里有大小名峰36座,峰峦叠翠,雄奇险秀。春日山花烂漫,夏季满目苍翠,秋季红叶似火,冬天苍茫雄劲。风景之美,兼有泰岱之雄、华岳之险、峨嵋之秀、黄山之奇、青城之幽于一身。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踏云梯栈道登上茱萸峰顶,北望太行深处,巍巍群山层峦叠嶂,南望怀川平原,沃野千里,田园似棋,黄河如带,使人心旷神怡,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云台山的水,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著称。落差314米的全国最高瀑布——云台天瀑,犹如擎天玉柱,蔚为壮观。
云台山在远古时代乃是一片汪洋,随着时间的流逝、地壳的变动,逐渐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14亿年前的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地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来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2300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区急剧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其后,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对岩石进行溶蚀,再加上风化的影响,就造成如今的山石形态地貌景观。
云台山因山势险峻,主峰孤峦秀矗,形似一口巨锅,覆在群峰之上,称为覆釜山。《魏书》记载:北修武有覆釜山。又因山岳高峻,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故名云台山。东晋时就有此名称。唐朝时又称云台山为覆釜山(茱萸峰)。金朝时称为云台山,清朝时称为小北顶等,“其形,远望峰顶如覆釜;其状,峰插云霄犹如云台,故一山得两名”。
云台山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据考,秦汉时期,“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早年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未遂,逃逸隐居此地;东汉时期有帝王及其皇室到此采风、避暑;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等不少名士来此避难、隐居;南北朝时期稠禅师在此建寺;唐宋时期此处大量建寺建塔;唐宋以后,云台山成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谈诗论道的主要去处之一。唐代诗人白居易留下了诗词:“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王维留下了千古绝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盘古山、王母山、女娲山。
太行山在我国的史籍中有诸多名称,《列子》谓之“大形”,《淮南子》、《山海经》谓之“五行山”、“盘古山”,《隋书·地理志》谓之“母山”、《太平寰宇记》谓之“皇母山”、“女娲山”等。对太行山的限定《括地志》载:“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今北京市),为天下之脊。”“怀”就是今焦作市管辖的地区,夏朝属冀州,称覃怀地……后魏分属怀州河内郡、武德郡、司州汲郡、东恒农郡……唐朝分属河北道怀州河内郡、河阳三城使孟州、河南道河南府河南郡、郑州荥阳郡。五代分属怀州、孟州、郑州、开封府。北宋分属河北西路怀州河内郡、京西北路济源郡、京西路郑州奉宁军制、京畿开封府。元分属燕南河北道怀庆路、孟州、河南江北行省卞梁路。明分属河内布政使司怀庆路及开封府。清属河南省怀庆府。
所谓“五行山”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河南大学张振犁教授的《中原古典神话流变论考》中说:“我们从阴阳五行的宇宙创造神话的内涵,看到了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盘古山’的来历,对盘古在太行山出生和开天辟地的神话,就一目了然了。” “特别是近年来湖北《神农架〈黑暗传〉》里,也明确提到盘古的父亲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母亲是五行中的‘土’。还说:“阴阳五行才聚化,盘古怀在地中央。怀了一万八千岁,地上才有‘盘古皇’。而太行山的另一名称就是属于地中央的‘五行山’”。后人为纪念盘古出生在覃怀地的太行山,取“盘古怀在地中央”中的怀字为地名完全有可能。
《读史方舆纪要》正文卷十四北直五记载:真定府房山县《汉志》注:蒲吾县有铁山,即房山也。后汉章帝元和三年,幸赵,祠房山。俗呼为王母山,以有西王母祠而名。亦曰西山。在河南省境内太行山山区,也有多处西王母祠庙。在济源市灵山村后有一座占有几百亩地的小山区,孤零零四面不靠山水,山上历代敬奉一尊女神,叫王母娘娘,据传是母系社会最后一位部落首领,由于从母系社会平稳过渡用禅让的方式传位于父系社会,所以父系社会的部落领袖经常 到灵山上向退位休闲的王母娘娘汇报请示政事。后来人们把王母娘娘尊为神灵,一直延续千秋万代。因此,无论今河南还是河北等许多地方的民众都称太行山叫王母山。
女娲山,在山西境内,除了有洪洞县赵城镇侯村女娲的长眠之地---娲皇陵和数千年来一直享受历朝历代皇帝尊奉、祭祀的国家级神庙---娲皇庙,以及女娲“抟土造人”的圣地,万荣县汾阴女娲和伏羲成婚、避暑圣地,吉县人祖山、女娲“杀黑龙以济冀州”截断洪水之地——蒲县黑龙关,和吉县柿子滩女娲岩画等重要遗迹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山西晋东南和河南省太行山系的王屋山、神农山地区,留下了为数众多的“炼石补天”遗迹,济源市邵原镇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女娲神话之乡”。在晋东南和豫西北地区,也称太行山叫女娲山。
类似云台山的秀美景色,在太行山、王屋山(二山一脉相承,只是前者走向南北,而后者是东西走向)上比比皆是。正因为如此,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很早就在太行山系中活动,繁衍生息。焦作不仅有“父山母河”的太行山、黄河怀抱的良好的古代生存环境,而且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炎黄二帝等丰富的远古传说,还有汗牛充栋的史籍记载,考古调查、发掘实物也说明焦作历史的真实。无论是焦作市城区,还是焦作辖区的边缘地带,1092处文物点和50000多件文物有力地证明:焦作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三河文化(河东、河南、河内)的发祥地之一;焦作历史文化连绵延续、发展不断。焦作有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距今1—2万年前)—— 博爱县寨豁乡汉高城遗址,据1960年《博爱县志》记载:在汉高城村西山发现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曾发现有石片、化石等。有裴李岗文化时期(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早期)的孟州市城伯镇子昌村遗址和沁阳市捏掌村、紫陵村遗址,从遗址里出土了石耒、石铲、石磨盘等。从这些工具来看,当时焦作地区的农业生产已有了较大的发展。有仰韶文化时期(距今5000多年新石器中期)的遗址30多处……
传说中的炎黄二帝、蚩尤和尧舜禹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时代,就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生动的历史剧,并留下了丰富的遗迹。从母系社会转换为父系社会的三大部落的活动区域是以黄帝为首的部落在济源太行山西段的王屋山、天坛山地区(如黄帝祭天战蚩尤等),以炎帝为首的部落在山西省高平市羊头山和河南省沁阳市神农山地区,以蚩尤为首的部落在河北省的太行山一带。太行山是中华文明的始祖地。当黄河水经过大禹治理,顺流入海后,济源、焦作的怀川大地逐渐干涸,人类先祖开始由山区到今华北平原活动、定居。
太行山是古老的地理形成时期的断块山,形势险峻,历来被视为兵家争夺之要地。我们还可以从史籍记载的重大战事中了解太行山。太行山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它耸立于今河南、河北、山西、北京4省市间。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灵山、东灵山,山西的太白山、南索山、阳曲山、白石山等。北端最高峰为小五台山,高2882米;南端高峰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别为1745米、1791米。山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西翼连接山西高原,东翼由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从华北平原西望,山势显得格外陡峻挺拔,山高林密,形势非常险要,李白的诗里说它是“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山西高原的河流经太行山流入华北平原,山地被沁河、拒马河、滹沱河、漳河等切割,多横谷,当地称其为“陉”。著名的“太行八陉”在河南省境内有轵关陉、太行陉、白陉,自古为河南地区进入山西高原的交通要道。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清的两千多年中,这里经常是烽火连天,干戈不息。尽管朝代一再变换,但太行山的险要、战略地位一直未变。宋朝以前的战争多发生在太行山的南部,因为这里群山环绕,道路狭窄,是从中原进入山西的必经之地,谁占据了它,进则可攻,退则可守,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公元前650年,齐伐晋,入孟门、登太行。齐桓公曾悬车束马窬太行。前263年,秦伐韩,在太行山“决羊肠之险”,一举夺韩荥阳。前204年,刘邦被困于荥阳、成皋之间,他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北扼飞狐之口,南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之津,终于转危为安。东汉元初元年(公元114年),汉安帝为防外敌侵犯洛阳,下诏在太行南端36处要冲屯兵。曹操围临漳,袁尚轻易率军东出太行,结果大败于曹军。晋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后燕慕容垂进伐西燕,屯军于临漳西南。西燕慕容永令全部人马前去堵塞太行山口,慕容垂引兵自滏口进入,灭了西燕。隋末,李世民与窦建德相争,李世民进据虎牢,使窦不能越过太行,李乘机占领上党,尽收河东之地。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刘福通率起义军越过太行,火烧上党。元将察罕粘木儿塞井陉、杜太行,遏止起义军向北发展……
【访问次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