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物掌故>>名人史迹

李鸣钟抗战期间二三事

时间:2015-09-18  来源:周口市博物馆  作者:李军  字体:   

李鸣钟抗战期间二三事

?

我的祖父李鸣钟,字晓东,1887年生,祖籍河南省沈丘县直河西岸的官会镇(今属项城市)蔡庄村。1905年2月在北洋新军入伍,入伍后结识冯玉祥,后随冯南征北战,参加了辛亥革命滦州起义、北伐战争等。1923年11月因功授“刚威将军”,1925年5月被授陆军中将加上将军衔。

请缨报国未如愿

1931年日本侵华意图日益明显,李鸣钟不愿继续打内战,遂辞去豫鄂皖边区绥靖督办等职,借托肺病住进上海医院,后又到北平。李鸣钟寓居北平时,原西北军宋哲元的29军各部正驻扎在通县、蓟县、三河、玉田、遵化、喜峰口一线,其部将领多为李鸣钟多年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袍泽,他们常到家看望李鸣钟,谈论战争时局事;李鸣钟也常对时局、战略、战术等问题谈出自己的看法。1933年,李鸣钟受聘为29军高等军事顾问。

1935年12月,宋哲元主持冀察政务委员会工作之后,其身边的高级幕僚颇多,这些人的情况复杂,当时身为高等军事顾问的李鸣钟自然也与这些人多有结识,但他在平时交往中慎之又慎,从不与亲日派来往。

李鸣钟的北平宅邸座落在西城锦什坊街东养马营八号。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时,李鸣钟任冀察政务委员会高等顾问随军抗战,被敌发觉。日本驻屯军司令部以查处冀察政务委员会官员中抗日分子“逆产”为名,查封了李鸣钟的住宅。7月28日,佟麟阁、赵登禹将军在南苑顽强抗击日军,以身殉国,更增强了他对日寇的刻骨仇恨。李鸣钟严词拒绝参加北平日伪地方维持会,日伪对李异常恼怒。为免遭毒手,李化装成商人潜入天津,由大沽口乘轮船经烟台、济南,转返到河南老家隐居。北平的房产在1945年抗战胜利收回时,“所有屋内木器家俱一切物件均被该日本人强占损失”。

1938年2月,李鸣钟亲笔上书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蒋、冯正副委员长请缨杀敌,尽守土之责,但没有得到回复。6月初,日寇进逼中原,开封失守,豫东告急,李携家人到内乡。时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的孙连仲由南阳驱车专程赴内乡探望李鸣钟,交谈中李对大敌当前,请缨报国未能获准深表愤慨,孙氏允予设法让李氏出山。回防后,孙即令参谋长何章海拟稿致函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大意是“李鸣钟在地方威望甚高,中央政府对此人须给予适当安插,以利于团结抗战大业”。不久,国民政府相继发表李鸣钟为第一战区高等顾问、河南省政府委员等职通告。

赈济灾民重教育

1938年6月,蒋介石为了阻止日军进攻中原,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赵口的黄河大堤,滔滔黄河水自由泛滥,河南、安徽、江苏受灾,仅河南东部20多个县就淹没耕地45万多公顷,死亡达32万人之多,有10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其惨状不忍目睹。河南省成立了赈济委员会,李鸣钟兼河南省赈济委员会主任。

当时赈济任务特别艰巨,时值抗战困难时期,大片土地绝收,很难支付足额赈济粮款,李鸣钟尽力而为,他一方面依靠省政府,争取多拨一些赈济物款;另一方面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募捐。陆续在各地建立起相应的赈济组织,发动富裕人家捐物、捐款和药品。同时在青黄不接之季,在县城各大集镇开设粥场,千方百计使穷苦百姓得以活命。1942年河南大旱又遭蝗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李鸣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亲赴陕西求助于原西北军故交,时任陕西省主席的熊斌支援。熊斌听了李鸣钟详述河南大灾、赈济艰难的实情,慷慨允诺支援河南粮食60万斤,赈济灾民。

李鸣钟出身贫苦,自幼失学,深知偏僻乡村少年求学不易。多年从军治政刻苦自学,更知文化素养之可贵,因此他非常乐于帮助家乡办学育才。他资助蔡庄小学,使本村儿童就近入学。他对县城及盆尧、槐店的公立、私立中学都曾有资助和支持。

沈丘县颖滨中学创办于1934年,1935年春李鸣钟受聘为学校董事长后。他以办好这所学校为己任,千方百计为学校发展和振兴殚精竭虑。到解放前夕,颖滨中学由开始只有两班初中学生100名,发展到高、初中12个班,学生近500名。

堵口工程尽职守

黄河花园口自1938年蒋介石下令扒开后,七八年中连续泛滥,形成全国闻名的黄泛区。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年底河南省政府与黄河水利委员会联合组成“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委员会”,李鸣钟被省府推任为副主任委员。

黄河花园口堵水工程包括堵口、复堤两大项,要填堵1600多米的口门,1000多米的浅滩和500多米的深水区,还要修复1280公里的黄河大堤。黄河大堤修复是首要任务,否则,其他工程无法进行。这么庞大的工程所需材料惊人。李鸣钟除参与整个工程的领导规划以外,还具体负责各县招募民工,征购原材料,任务十分繁重。为了确保此次任务的完成,他以河南省政府的名义,组织一个招工购料委员会,以行政手段促使民工和物资源源不断地送进工区。李鸣钟与主任委员赵守钰施工期间坚持住宿在工程第一线的工棚里,许多施工中的具体问题都在工地解决。因复堤工程有600余公里在解放区,需要协商,赵守钰和李鸣钟主动出面与中共方面接洽,很快达成协议,决定分段负责复堤,使工程得以全面展开。堵口工程技术复杂,李鸣钟和中外专家不断切磋琢磨,很多技术难题得以解决。经过几万人一年多的奋战,1947年3月堵口工程终于合龙成功。60岁的李鸣钟为这项工程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心力交瘁。

1949年6月29日,上海解放后仅一个月零两天,李鸣钟因患癌症在上海中西疗养院去世,年63岁。

1986年3月13日,经中共中央统战部专件批复后将李鸣钟定为爱国民主人士。

(作者为李鸣钟将军之孙李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