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专题
2005年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10470-0301-2005-00001
字体:大 中 小作者:河南省文物管理局 发布时间:2005-03-10
继往开来 改革创新
努力开创河南文物工作新局面
——在2005年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局长 陈爱兰
(2005年3月10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主题是传达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04年我省文物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省文物战线同全省各条战线一样,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省文化厅党组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全省文物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此,我首先代表省文物局对全省文物工作者在过去一年里的辛勤工作,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下面,我代表省文物局对去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做好今年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04年我省文物工作回顾
2004年,我省文物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为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具体来讲,去年的业务工作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文物法制建设全面加强
努力完善适应我省文物保护工作实际的文物保护法规体系。拟定了《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修订草案》,省人大现已正式启动修订工作。《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按照立法程序,正由省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河南省新乡市潞简王墓保护管理条例》也由省人大常委会列入了立法计划。为加强执法监督,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全省文物保护执法检查活动,重点检查了许昌、开封、安阳、焦作等市执行文物保护“一法一办法”的情况,既充分肯定了工作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力推动了全省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进一步加大了文物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处理了郏县三苏坟被擅自改变管理体制及违法开发建设、淅川香严寺被擅自改变管理体制等文物违法事件。各级文物部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文物犯罪,与省公安厅联合调查处理了潢川黄国故城墓地被盗案、虞城田珍墓石像生被盗案等。
(二)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扎实有力
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国家文物局确定安阳殷墟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时间由原来商定的2008年提前到2006年。目前,申报工作进展顺利。濮阳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市被专家和社会推举为我国第八大古都,从而使我省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总数达到了8座,古都达4座,均居全国第一。经过全省文物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由省政府核准调整公布了全省97处(10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666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强化了对文物保护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完成了推荐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和朱仙镇、竹沟镇等7处历史文化村镇的申报工作,以及渑池仰韶村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项目论证和报审工作。
(三)重点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功效卓著
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涉及我省的文物保护工作成绩显著。在省文物局统一组织协调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和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等8市文物部门团结合作,完成了任务极为艰巨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渠线及丹江水库淹没区的文物调查、复查和环境评估等项工作,同时编制了文物保护专题报告,得到国务院调水办的充分肯定和国家文物局的表扬。
我省重点建设工程安钢集团建设与殷墟保护的关系得到了妥善处理,配合安钢集团建设工程开展的近6万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工作全部结束。全年涉及重点项目建设的考古调查区域超过1200平方公里,文物勘探面积约40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新揭露面积近5万平方米,发掘古墓葬800余座,出土文物2万余件。在配合全省重点项目进行的考古发掘中,相继获得了一批重要发现。如对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平顶山龙山时代晚期蒲城店遗址、全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泌阳下河湾大型战国秦汉时期冶铁遗址以及安阳商代晚期房基和冶铜遗址等。为展示和总结我省重点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成功举办了“考古硕果,建设丰碑”展,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好评。在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中,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的“郑州大师姑夏代城址”项目荣列其中。
(四)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创造了新的辉煌
组织制订了滑县明福寺塔、新乡潞简王墓次妃明楼等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方案。实施了洛阳山陕会馆、登封启母阙、南阳武侯祠古柏亭等34项保护维修工程。配合省发改委对鹿邑老子故里、洛阳关林文物景区等一批文物景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在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工程中加大了质量管理力度和新技术的运用。颁布了《河南省文物保护工程监理规程》,加强了对全省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监理,并由国家文物局作为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科学施工,大胆探索,在全面负责的郑州文庙大成殿维修工程中,将木结构古建筑整体抬升1.7米,抬升技术创造了历史之最,为河南文物保护工作书写了新的篇章。
(五)博物馆建设再上新台阶
通过认真落实“三贴近”精神,广大文博工作者思想得到升华,观念得到更新,自找差距,奋发有为,进一步把文博工作自觉地融入到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各博物馆、纪念馆举办了一批适应观众需求的新展览新陈列、推出了向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等服务观众的新举措,努力探索管理运营的新机制,积极寻求产业开发等服务社会的新途径。
河南博物院的“三贴近”试点工作卓有成效,已编制了《河南博物院全面提升工程项目规划》,启动了基本陈列调整工作。展示我国古代天文科技的专题陈列——天地经纬,经过紧张设计、论证和施工,已于春节期间对外开放,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扬。全省博物馆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109座,洛阳东周天子驾六博物馆等正式对外开放,安阳市博物馆、鹤壁市博物馆、濮阳市博物馆等一批新馆即将建成对外开放。各博物馆普遍提高了陈列展览质量,举办或承办了“红旗渠精神展”、“古罗马文明展”、“魅力洛阳——洛阳市配合基本建设考古成果展”、“焦作市青铜器?陶瓷器精品陈列”等一批优秀展览。据不完全统计,各博物馆、纪念馆全年共举办陈列展览300余个,接待观众400多万人次。
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讲解工作获取殊荣。举办了在历届讲解大赛中奖励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河南省“商都杯”讲解员讲解大赛,获得汉语讲解一等奖第一名的河南博物院讲解员柳恒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组织参加了全国“雷锋杯”讲解员讲解大赛,并取得最佳成绩。我省代表团获团体一等奖,郑州市博物馆的谢婷、南阳府衙博物馆的马金阳均获个人一等奖,全国赛事活动,五分之一的大奖被河南夺取,名列全国各省市第一。
(六)文物藏品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全省馆藏文物数据库的硬件与软件安装调试全部完毕,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平台。1万余件一、二级文物藏品进入数据库,实现了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数据库的联通与互访。这是我省文物保护工作中信息化建设取得的实质性突破。全省还采集了10万余件馆藏三级以上珍贵文物的电子影像数据,同时结合这项工作对文博工作者进行了一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普及,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实地评估,认为河南的工作走在了各试点省份的前列。财政部领导也来我省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我省的文物藏品数据库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七)文物对外交流创历史新高
全年由我省独立举办了赴日“洛阳之梦——河南唐三彩展”、赴比利时“中国古代动物艺术——来自河南博物院的珍宝展”等2个境外展览,参加了由国家文物局举办的赴日本“中国国宝展Ⅱ”、“中国历代王朝展”、“日本佛教艺术的黎明”,赴美国“走向盛唐”,赴法国“神圣的山峰”,赴韩国“英雄时代展”等6个境外展览,是历年来组织文物对外展览最多的一年。组织实施了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等与日本有关机构合作开展的“唐三彩窑址调查与研究”、“铜镜的调查与研究”等科研项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助龙门石窟的保护项目进展顺利。中意技术合作进行的洛阳西会馆维修工程顺利完成。
(八)文物安全和经营管理稳步发展
继续在全省强调层层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深入大部分省辖市进行了文物安全和古建筑消防检查。进一步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建设,完成了巩义康百万庄园、三门峡虢国博物馆等的技防工程和河南博物院的技防改造工程,审核并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了南阳府衙博物馆等近10个一级风险单位和重点博物馆的技防工程设计方案,督促郑州等地非国有文物经营单位加强了文物安全防范。各市也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促进文物安全工作的新措施。如三门峡市坚持在黄金周等假日期间实行文物安全日报告制度,漯河市采取奖励措施调动各文博单位加强安全技防工程建设的积极性等。同时文物市场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对文物商店和旧货市场、典当行、拍卖公司等涉及文物经营的业务进行了严格审批。省文物交流中心成功举办了河南省郑州第四届全国文物艺术品交流展。
(九)文物宣传和科技教育取得新成绩
文物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级文物部门围绕落实博物馆“三贴近”、重点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等业务工作,组织了一系列较有声势的宣传活动。分别由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河南与世界》等栏目制作播放了国际博物馆日电视宣传专场、“商都杯”讲解员讲解大赛纪实,在《河南日报》、《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遗产》等报刊上组织发表了宣传我省文物外宣工作成绩和我省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专版。与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由河南博物院承办的“河南文化网”已经开通,为文物宣传提供了新的网络平台。《河南省文物志》的编纂工作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各市县文物部门也充分利用庆祝国际博物馆日、《文物保护法》颁布纪念日等有利时机,通过大规模的广场宣传、专版专栏、电影戏曲等形式,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法律知识、文物工作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文物科技教育工作成绩显著。圆满完成了我省承担的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项目洛阳实习基地教学任务,完成了向国家文物局申报重点科研基地和科研课题工作,《两汉帝陵研究》、《洛阳市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经验与教训研究》、《古代太行山交通孔道(含战国时期的长城)调查和研究》等3个课题获准立项,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科技成果展,河南博物院的“西汉四神云气图壁画保护”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科技创新二等奖”。
(十)文物保护经费的使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国家和省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全年我省共获得国家和省级拨付的文物保护专项经费3962 万元,为历年之最。同时郑州、洛阳、安阳、南阳等相当一部分省辖市投入的文物专项经费也有显著增长。安阳、鹤壁、濮阳等市投资数千万元新建了博物馆。开封市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用于博物馆馆舍维修。全省文物保护经费的使用管理工作也更加规范化和合理化。配合省审计厅对省直文博单位2003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编制了全省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一五”规划,完成了全省馆藏文物信息化二期工程的设备招标、购置和分配,加强了财产核算。
总结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
文物工作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优秀的精神食粮。
文物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从文物工作的自身规律和文物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始终把抢救保护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只有坚持文物工作方针不动摇,才能保证文物工作各个方面的健康发展。
文物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积极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立足岗位,胸怀全局,把具体的工作任务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使文物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物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发挥优势,合理利用。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变文物资源优势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显示文物工作在推动社会进步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赢得社会的更多关注和更大支持,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二、2005年我省文物工作重点任务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文物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努力做好我省今年的文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重要精神,坚持文物工作方针,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融入文物工作的实践中,努力开创文物工作新局面。全年的业务工作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毫不松懈地加强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认真制订《河南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各级文物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工作要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确立我省“十一五”期间的文物事业发展方向和思路,明确总体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和指标以及保障措施,努力使规划具有科学性、预见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文物法制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争取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审议通过《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河南省新乡市潞简王墓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继续出台有关古代大遗址保护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各级文物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文物行政执法水平,全面推进文物执法工作。制定《河南省文物保护工程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强化对文物保护经费使用的管理。
加强文物藏品和文物保护单位数据库建设。充实完善全省馆藏文物信息数据库,重点审核2004年采集录入的文物藏品数据,完成10万件三级文物藏品的数据采集合成,在部分省辖市建立馆藏文物数据库分中心。全面完成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档案建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年来保护、维修、管理情况调查及相应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
大力加强文物宣传工作。建立完善文物宣传工作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文物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文物工作信息的对外发布。提高《河南文物工作》的出版质量。做好《河南省文物志》等文物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在做好传统媒体宣传的基础上,逐步加大计算机网络宣传力度。
(二)卓有成效地抓好文物保护重点项目
加强文物建筑的维修保护。做好开封延庆观玉皇阁顶升、登封法王寺塔维修、郑州文庙和洛阳山陕会馆维修开放等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严格遵守古建筑保护维修原则和规律,把保护维修的过程作为科学研究的过程、信息资料搜集整理的过程、锻炼人才培养队伍的过程。积极做好“红色旅游”涉及我省的文物维修工程和对外开放工作。严格执行《文物保护工程监理规程》,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监理工作。认真筛选公布一批不可移动文物点。
继续加强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妥善处理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强化文物保护工程中的质量意识,全力做好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确保完成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和郑(州)西(安)高速铁路、阿(城)深(圳)高速、太(原)澳(门)高速等国家及省重点建设工程的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发掘等文物保护工作。做好配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学术课题进行的主动发掘项目。加强对考古发掘的质量监理,加强对文物勘探质量的监督检查,切实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中的课题意识,及时整理资料、公布发掘报告。
继续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抓住国家对大遗址保护加大投资的机遇,重点完成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安阳殷墟、新郑郑韩故城、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遗址等6处大遗址的“十一五”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尽可能多的争取大遗址保护资金,努力形成争取资金投入——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更多资金投入的良性循环,同时对其他大遗址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全面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继续做好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的管理工作,进一步严格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审批,加大对石窟本体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今年是殷墟申报工作最为关键的一年,要以倒计时的方式,全力协助安阳市政府协调解决申报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完成联合国遗产专家来安阳评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努力争取我省有更多的文化遗产进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三)大力加强博物馆建设
进一步做好“三贴近”落实工作。继续推进河南博物院陈列展览全面提升工程,推动全省博物馆全面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能力,加强对落实博物馆建设“三贴近”工作的总结和理论研究。提高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水平。做好第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荐工作。实施陈列展览精品战略,重点做好鹤壁、安阳、濮阳、郑州、许昌等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布置或改造工作。完善对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措施。
进一步完善全省博物馆网络体系。确保安阳市博物馆、鹤壁市博物馆、濮阳市博物馆等新馆舍建成并对外开放,使我省以河南博物院为龙头、市级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间博物馆为补充、门类齐全、反映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网络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
进一步扩大文物对外交流工作。加强联络,扩展渠道,进一步提高文物外展的数量和质量,充分发挥文物的“文化大使”作用,为扩大我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做出贡献。做好赴西班牙“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精华展览”,赴日本“遣唐使时代展”,赴韩国“青瓷的形与色”,赴意大利“唐代艺术与考古展”、“丝绸之路文物展”,赴台湾“古中原王朝密宝展”等文物出国(境)展览的举办或筹备工作,加强文物对外合作研究与人才交流培训。
完成全省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工作。全面调查掌握我省馆藏文物保存管理的现状,为进一步做好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四)进一步加大文物安全和文物执法工作力度
加强对文物安全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检查监督。召开全省文物安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措施和任务。与公安、消防部门联合进行全省文物安全大检查,指导督促加强全省文物安全、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和文物保护工程工地的生产安全。
确保馆藏文物安全。落实责任制,层层签订“2005年文物安全经济奖惩责任书”,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继续推进风险等级达标工作,力争完成开封市博物馆、新郑市博物馆等一级风险单位和濮阳市博物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二级风险单位以及5处三级风险单位的达标工程。
有效遏制盗窃田野文物犯罪活动。争取由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与省公安厅联合召开全省田野文物被盗案件侦破工作协调会议,加强侦破,震慑犯罪。与省公安厅联合建立打击文物犯罪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在田野文物保护工作中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全面推进文物执法工作。举办全省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培训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执法能力。结合我省实际,逐步制订执法检查、监督、案件报告等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运用法律武器,并注意借助舆论监督和群众力量,严厉查处各类文物违法案件。
依法管理文物市场。加强与公安、工商、海关等部门的合作,严惩各类不法文物经营活动,规范经营行为。认真组织举办2005年全国秋季文物艺术品展销竞买会,进一步推动我省文物经营活动健康、有序的发展。
(五)加强文物科技教育工作
提高文物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提高文物从业人员素质,改善队伍结构,努力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管理强的文物工作队伍。开展全省文物藏品保管人员岗位培训等业务培训活动。进行文物藏品保管员资质认证试点工作,试行全省文物藏品保管员备案制度。被确定为试点的市、县要积极探索、积累经验,高质量地完成试点工作。
推动文物保护科技发展。结合我省文物保护工作实际,研究部署加强我省文物保护科技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建立文物保护课题制度,努力推动我省文物科技有较大的发展。
加强文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开展有关文物工作发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理论课题研究,为促进文物保护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服务。
三、强化责任,改革创新,高标准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当前,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要从全局的高度来看待文物工作,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使文物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前不久,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在省委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我认为结合我省当前的文物工作,我们要做到:坚持改革,锐意进取,保持“想干事”的精神状态;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水平,增强“能干事”的能力;科学规划,建设队伍,提供“干成事”的政策措施和人才保证;警钟长鸣、枕戈待旦,确保文物保护工程和文物安全“不出事”。要以新的精神面貌,创造新的工作业绩。
(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当前,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党正在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文物部门都要认真思考如何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彻到我们的文物工作中。文物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文物工作者能够做到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对文物的合理利用,充分展示文物中所蕴含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文物工作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的现实途径。保护文物的目的是为了让文物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进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要加大文物维修和开放的力度,维修一批,开放一批,并积极完善博物馆网络体系,使全省每个地方都有各具特色的文物开放亮点,进而使这些文物景点、博物馆等文物开放单位连成线、形成面,为完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贡献。同时,各地文物部门还要抓住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机遇,挖掘优势,整合资源,互通信息,加强对文物复仿制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的开发生产,抢占市场先机,努力把具有河南特色、充分蕴含河南历史文化遗产精华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为社会奉献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二)依法行政,强化管理
今年我省经济发展的政策依然为“保持一定的投资拉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经济建设总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年内完成投资3000亿元左右。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经济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任务十分繁重。要从容应对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依法行政,努力树立和维护文物部门的执法权威。各级文物行政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法定的职能就是代表政府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全社会有关文物的事务。在文物行政审批方面,要继续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严格按照法定条件、程序、时限办理审批或核准项目。依法做好基本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既要严厉查处基本建设工程中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为,又要严肃处理文物钻探、考古发掘中不认真履行报批手续和忽视工作质量的行为。面对违法事件要敢于执法、严于执法、不能枉法,无论有多大的压力都要依法力争,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文物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是加强管理,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要进一步树立文物事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文物就是提高先进文化生产力的观念,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基本建设的关系,树立大局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在经济建设和城乡基本建设项目中,文物工作要提前介入,搞好文物调查和钻探,实事求是地提出文物保护的意见。同时要注意文物调查、钻探、考古发掘的工作质量,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管与不管大不一样,敢管与不敢管大不一样,会管与不会管大不一样。作为文物行政部门,我们要认真管理每一件工作,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通过鲜活的工作实绩,进一步提高文物工作的社会影响。
(三)细化责任,创新方法
当前,文物工作的发展面临许多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但是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发展机遇多、形势好绝不等于事业发展快、目标任务完成得好。因此,我们要细化责任,创新方法,圆满完成全年的重点工作。
要细化责任。抓工作贵在落实,抓落实关键在明确责任。工作责任不清,再好的工作思路,再具体的政策措施都可能落空。刚才讲到的今年的几项重点工作,如文物保护、文物安全、博物馆建设、数据库建设等等,各项工作都要细化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具体人员,特别是文物安全工作。去年在文物安全工作上,我们投入了很大精力,做了大量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各单位不可有丝毫松懈和侥幸。今年我们要继续落实责任制,层层签订“文物安全经济奖惩责任书”,把安全责任细化到人,使责任人真正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承担起确保文物安全的责任。文物安全不是突击抓一抓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我们要警钟长鸣,任何时候都要绷紧文物安全这根弦。
要创新方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不能局限于过去的工作思路,习惯于以往的工作方法,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机制,取得新成效。在文物安全工作中,我们正研究制定打击文物犯罪的长效机制,正着手建立文物安全周报告制度和节假日文物安全日报告制度。这就是一种探索和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也积极拓展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建立培训和科研基地的新途径。在其他方面,如挖掘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扩大对外开放等工作中,我们都可以探索新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模式,不做虚功,不图形式,着力提高工作实效。
(四)培养人才,锤炼队伍
我省拥有一支较好的文物工作队伍,为河南文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相比,这支队伍的结构及其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才是事业兴败的关键。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正视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管好用好现有的队伍,激发和调动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文物系统全体党员都要积极投身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达到提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文物事业发展的目的,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文博职工为事业发展做贡献。要引进和培养并重,大力加强文物人才储备。既要积极引进文物工作所紧缺的各层次、各领域的人才,更要重视在工作实践中培养造就人才,变“人力资源”为“人才资源”。文物保护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研究的过程,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青年人在实践的课堂中锻炼成才。
要树立和维护文物队伍的良好形象。文物工作要让全社会见物、见人、见精神。“见物”,就是要把考古发掘、古建维修、科学研究等文物工作对社会的重大贡献,通过陈列展览、向社会开放、出版研究成果等等,直观形象地公诸于社会。“见人”,就是要让公众通过对“物”的认识,了解我们的专家、学者和先进人物,了解我们这支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的工作队伍,使我省文物队伍的影响冲出河南,走向世界。“见精神”,就是通过向社会开放的“物”和充满生机活力的“人”,向全社会彰显我省几代文物工作者传承不绝的自我加压、负重前进、甘于清贫、忠诚事业、求实创新、无私奉献的文博创业精神。通过“见物、见人、见精神”,让文物工作影响社会,感动社会!
(五)立足当前,谋划长远
要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统领文物工作全局,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我们既要扎扎实实做好当前的工作,又要着眼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编制《河南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规划编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省文物工作能否科学、有序、持续的发展。要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进行规划。省文物局将加强调查研究,召开有关座谈会,充分听取各市的意见和建议,集中群众智慧,努力使之成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文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以保证今后几年我省文物工作能够按照规划,谋大事,抓关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完成关乎事业发展全局的重点项目,确保我省“十一五”期间文物事业获得全面发展。
同志们,2005年是文物工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推动文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年。希望我们在工作中加倍珍惜和维护文物战线和谐团结的大好局面,同心同德,求真务实,苦干兴业,努力开创我省文物工作新局面,使我省文物事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原崛起再立新功。
谢谢大家!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主题是传达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04年我省文物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省文物战线同全省各条战线一样,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省文化厅党组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全省文物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此,我首先代表省文物局对全省文物工作者在过去一年里的辛勤工作,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下面,我代表省文物局对去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做好今年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04年我省文物工作回顾
2004年,我省文物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为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具体来讲,去年的业务工作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文物法制建设全面加强
努力完善适应我省文物保护工作实际的文物保护法规体系。拟定了《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修订草案》,省人大现已正式启动修订工作。《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按照立法程序,正由省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河南省新乡市潞简王墓保护管理条例》也由省人大常委会列入了立法计划。为加强执法监督,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全省文物保护执法检查活动,重点检查了许昌、开封、安阳、焦作等市执行文物保护“一法一办法”的情况,既充分肯定了工作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力推动了全省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进一步加大了文物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处理了郏县三苏坟被擅自改变管理体制及违法开发建设、淅川香严寺被擅自改变管理体制等文物违法事件。各级文物部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文物犯罪,与省公安厅联合调查处理了潢川黄国故城墓地被盗案、虞城田珍墓石像生被盗案等。
(二)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扎实有力
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国家文物局确定安阳殷墟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时间由原来商定的2008年提前到2006年。目前,申报工作进展顺利。濮阳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市被专家和社会推举为我国第八大古都,从而使我省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总数达到了8座,古都达4座,均居全国第一。经过全省文物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由省政府核准调整公布了全省97处(10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666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强化了对文物保护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完成了推荐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和朱仙镇、竹沟镇等7处历史文化村镇的申报工作,以及渑池仰韶村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项目论证和报审工作。
(三)重点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功效卓著
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涉及我省的文物保护工作成绩显著。在省文物局统一组织协调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和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等8市文物部门团结合作,完成了任务极为艰巨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渠线及丹江水库淹没区的文物调查、复查和环境评估等项工作,同时编制了文物保护专题报告,得到国务院调水办的充分肯定和国家文物局的表扬。
我省重点建设工程安钢集团建设与殷墟保护的关系得到了妥善处理,配合安钢集团建设工程开展的近6万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工作全部结束。全年涉及重点项目建设的考古调查区域超过1200平方公里,文物勘探面积约40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新揭露面积近5万平方米,发掘古墓葬800余座,出土文物2万余件。在配合全省重点项目进行的考古发掘中,相继获得了一批重要发现。如对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平顶山龙山时代晚期蒲城店遗址、全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泌阳下河湾大型战国秦汉时期冶铁遗址以及安阳商代晚期房基和冶铜遗址等。为展示和总结我省重点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成功举办了“考古硕果,建设丰碑”展,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好评。在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中,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的“郑州大师姑夏代城址”项目荣列其中。
(四)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创造了新的辉煌
组织制订了滑县明福寺塔、新乡潞简王墓次妃明楼等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方案。实施了洛阳山陕会馆、登封启母阙、南阳武侯祠古柏亭等34项保护维修工程。配合省发改委对鹿邑老子故里、洛阳关林文物景区等一批文物景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在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工程中加大了质量管理力度和新技术的运用。颁布了《河南省文物保护工程监理规程》,加强了对全省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监理,并由国家文物局作为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科学施工,大胆探索,在全面负责的郑州文庙大成殿维修工程中,将木结构古建筑整体抬升1.7米,抬升技术创造了历史之最,为河南文物保护工作书写了新的篇章。
(五)博物馆建设再上新台阶
通过认真落实“三贴近”精神,广大文博工作者思想得到升华,观念得到更新,自找差距,奋发有为,进一步把文博工作自觉地融入到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各博物馆、纪念馆举办了一批适应观众需求的新展览新陈列、推出了向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等服务观众的新举措,努力探索管理运营的新机制,积极寻求产业开发等服务社会的新途径。
河南博物院的“三贴近”试点工作卓有成效,已编制了《河南博物院全面提升工程项目规划》,启动了基本陈列调整工作。展示我国古代天文科技的专题陈列——天地经纬,经过紧张设计、论证和施工,已于春节期间对外开放,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扬。全省博物馆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109座,洛阳东周天子驾六博物馆等正式对外开放,安阳市博物馆、鹤壁市博物馆、濮阳市博物馆等一批新馆即将建成对外开放。各博物馆普遍提高了陈列展览质量,举办或承办了“红旗渠精神展”、“古罗马文明展”、“魅力洛阳——洛阳市配合基本建设考古成果展”、“焦作市青铜器?陶瓷器精品陈列”等一批优秀展览。据不完全统计,各博物馆、纪念馆全年共举办陈列展览300余个,接待观众400多万人次。
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讲解工作获取殊荣。举办了在历届讲解大赛中奖励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河南省“商都杯”讲解员讲解大赛,获得汉语讲解一等奖第一名的河南博物院讲解员柳恒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组织参加了全国“雷锋杯”讲解员讲解大赛,并取得最佳成绩。我省代表团获团体一等奖,郑州市博物馆的谢婷、南阳府衙博物馆的马金阳均获个人一等奖,全国赛事活动,五分之一的大奖被河南夺取,名列全国各省市第一。
(六)文物藏品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全省馆藏文物数据库的硬件与软件安装调试全部完毕,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平台。1万余件一、二级文物藏品进入数据库,实现了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数据库的联通与互访。这是我省文物保护工作中信息化建设取得的实质性突破。全省还采集了10万余件馆藏三级以上珍贵文物的电子影像数据,同时结合这项工作对文博工作者进行了一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普及,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实地评估,认为河南的工作走在了各试点省份的前列。财政部领导也来我省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我省的文物藏品数据库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七)文物对外交流创历史新高
全年由我省独立举办了赴日“洛阳之梦——河南唐三彩展”、赴比利时“中国古代动物艺术——来自河南博物院的珍宝展”等2个境外展览,参加了由国家文物局举办的赴日本“中国国宝展Ⅱ”、“中国历代王朝展”、“日本佛教艺术的黎明”,赴美国“走向盛唐”,赴法国“神圣的山峰”,赴韩国“英雄时代展”等6个境外展览,是历年来组织文物对外展览最多的一年。组织实施了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等与日本有关机构合作开展的“唐三彩窑址调查与研究”、“铜镜的调查与研究”等科研项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助龙门石窟的保护项目进展顺利。中意技术合作进行的洛阳西会馆维修工程顺利完成。
(八)文物安全和经营管理稳步发展
继续在全省强调层层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深入大部分省辖市进行了文物安全和古建筑消防检查。进一步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建设,完成了巩义康百万庄园、三门峡虢国博物馆等的技防工程和河南博物院的技防改造工程,审核并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了南阳府衙博物馆等近10个一级风险单位和重点博物馆的技防工程设计方案,督促郑州等地非国有文物经营单位加强了文物安全防范。各市也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促进文物安全工作的新措施。如三门峡市坚持在黄金周等假日期间实行文物安全日报告制度,漯河市采取奖励措施调动各文博单位加强安全技防工程建设的积极性等。同时文物市场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对文物商店和旧货市场、典当行、拍卖公司等涉及文物经营的业务进行了严格审批。省文物交流中心成功举办了河南省郑州第四届全国文物艺术品交流展。
(九)文物宣传和科技教育取得新成绩
文物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级文物部门围绕落实博物馆“三贴近”、重点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等业务工作,组织了一系列较有声势的宣传活动。分别由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河南与世界》等栏目制作播放了国际博物馆日电视宣传专场、“商都杯”讲解员讲解大赛纪实,在《河南日报》、《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遗产》等报刊上组织发表了宣传我省文物外宣工作成绩和我省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专版。与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由河南博物院承办的“河南文化网”已经开通,为文物宣传提供了新的网络平台。《河南省文物志》的编纂工作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各市县文物部门也充分利用庆祝国际博物馆日、《文物保护法》颁布纪念日等有利时机,通过大规模的广场宣传、专版专栏、电影戏曲等形式,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法律知识、文物工作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文物科技教育工作成绩显著。圆满完成了我省承担的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项目洛阳实习基地教学任务,完成了向国家文物局申报重点科研基地和科研课题工作,《两汉帝陵研究》、《洛阳市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经验与教训研究》、《古代太行山交通孔道(含战国时期的长城)调查和研究》等3个课题获准立项,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科技成果展,河南博物院的“西汉四神云气图壁画保护”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科技创新二等奖”。
(十)文物保护经费的使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国家和省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全年我省共获得国家和省级拨付的文物保护专项经费3962 万元,为历年之最。同时郑州、洛阳、安阳、南阳等相当一部分省辖市投入的文物专项经费也有显著增长。安阳、鹤壁、濮阳等市投资数千万元新建了博物馆。开封市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用于博物馆馆舍维修。全省文物保护经费的使用管理工作也更加规范化和合理化。配合省审计厅对省直文博单位2003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编制了全省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一五”规划,完成了全省馆藏文物信息化二期工程的设备招标、购置和分配,加强了财产核算。
总结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
文物工作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优秀的精神食粮。
文物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从文物工作的自身规律和文物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始终把抢救保护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只有坚持文物工作方针不动摇,才能保证文物工作各个方面的健康发展。
文物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积极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立足岗位,胸怀全局,把具体的工作任务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使文物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物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发挥优势,合理利用。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变文物资源优势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显示文物工作在推动社会进步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赢得社会的更多关注和更大支持,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二、2005年我省文物工作重点任务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文物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努力做好我省今年的文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重要精神,坚持文物工作方针,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融入文物工作的实践中,努力开创文物工作新局面。全年的业务工作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毫不松懈地加强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认真制订《河南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各级文物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工作要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确立我省“十一五”期间的文物事业发展方向和思路,明确总体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和指标以及保障措施,努力使规划具有科学性、预见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文物法制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争取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审议通过《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河南省新乡市潞简王墓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继续出台有关古代大遗址保护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各级文物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文物行政执法水平,全面推进文物执法工作。制定《河南省文物保护工程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强化对文物保护经费使用的管理。
加强文物藏品和文物保护单位数据库建设。充实完善全省馆藏文物信息数据库,重点审核2004年采集录入的文物藏品数据,完成10万件三级文物藏品的数据采集合成,在部分省辖市建立馆藏文物数据库分中心。全面完成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档案建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年来保护、维修、管理情况调查及相应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
大力加强文物宣传工作。建立完善文物宣传工作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文物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文物工作信息的对外发布。提高《河南文物工作》的出版质量。做好《河南省文物志》等文物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在做好传统媒体宣传的基础上,逐步加大计算机网络宣传力度。
(二)卓有成效地抓好文物保护重点项目
加强文物建筑的维修保护。做好开封延庆观玉皇阁顶升、登封法王寺塔维修、郑州文庙和洛阳山陕会馆维修开放等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严格遵守古建筑保护维修原则和规律,把保护维修的过程作为科学研究的过程、信息资料搜集整理的过程、锻炼人才培养队伍的过程。积极做好“红色旅游”涉及我省的文物维修工程和对外开放工作。严格执行《文物保护工程监理规程》,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监理工作。认真筛选公布一批不可移动文物点。
继续加强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妥善处理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强化文物保护工程中的质量意识,全力做好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确保完成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和郑(州)西(安)高速铁路、阿(城)深(圳)高速、太(原)澳(门)高速等国家及省重点建设工程的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发掘等文物保护工作。做好配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学术课题进行的主动发掘项目。加强对考古发掘的质量监理,加强对文物勘探质量的监督检查,切实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中的课题意识,及时整理资料、公布发掘报告。
继续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抓住国家对大遗址保护加大投资的机遇,重点完成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安阳殷墟、新郑郑韩故城、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遗址等6处大遗址的“十一五”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尽可能多的争取大遗址保护资金,努力形成争取资金投入——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更多资金投入的良性循环,同时对其他大遗址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全面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继续做好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的管理工作,进一步严格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审批,加大对石窟本体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今年是殷墟申报工作最为关键的一年,要以倒计时的方式,全力协助安阳市政府协调解决申报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完成联合国遗产专家来安阳评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努力争取我省有更多的文化遗产进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三)大力加强博物馆建设
进一步做好“三贴近”落实工作。继续推进河南博物院陈列展览全面提升工程,推动全省博物馆全面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能力,加强对落实博物馆建设“三贴近”工作的总结和理论研究。提高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水平。做好第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荐工作。实施陈列展览精品战略,重点做好鹤壁、安阳、濮阳、郑州、许昌等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布置或改造工作。完善对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措施。
进一步完善全省博物馆网络体系。确保安阳市博物馆、鹤壁市博物馆、濮阳市博物馆等新馆舍建成并对外开放,使我省以河南博物院为龙头、市级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间博物馆为补充、门类齐全、反映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网络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
进一步扩大文物对外交流工作。加强联络,扩展渠道,进一步提高文物外展的数量和质量,充分发挥文物的“文化大使”作用,为扩大我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做出贡献。做好赴西班牙“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精华展览”,赴日本“遣唐使时代展”,赴韩国“青瓷的形与色”,赴意大利“唐代艺术与考古展”、“丝绸之路文物展”,赴台湾“古中原王朝密宝展”等文物出国(境)展览的举办或筹备工作,加强文物对外合作研究与人才交流培训。
完成全省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工作。全面调查掌握我省馆藏文物保存管理的现状,为进一步做好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四)进一步加大文物安全和文物执法工作力度
加强对文物安全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检查监督。召开全省文物安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措施和任务。与公安、消防部门联合进行全省文物安全大检查,指导督促加强全省文物安全、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和文物保护工程工地的生产安全。
确保馆藏文物安全。落实责任制,层层签订“2005年文物安全经济奖惩责任书”,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继续推进风险等级达标工作,力争完成开封市博物馆、新郑市博物馆等一级风险单位和濮阳市博物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二级风险单位以及5处三级风险单位的达标工程。
有效遏制盗窃田野文物犯罪活动。争取由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与省公安厅联合召开全省田野文物被盗案件侦破工作协调会议,加强侦破,震慑犯罪。与省公安厅联合建立打击文物犯罪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在田野文物保护工作中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全面推进文物执法工作。举办全省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培训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执法能力。结合我省实际,逐步制订执法检查、监督、案件报告等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运用法律武器,并注意借助舆论监督和群众力量,严厉查处各类文物违法案件。
依法管理文物市场。加强与公安、工商、海关等部门的合作,严惩各类不法文物经营活动,规范经营行为。认真组织举办2005年全国秋季文物艺术品展销竞买会,进一步推动我省文物经营活动健康、有序的发展。
(五)加强文物科技教育工作
提高文物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提高文物从业人员素质,改善队伍结构,努力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管理强的文物工作队伍。开展全省文物藏品保管人员岗位培训等业务培训活动。进行文物藏品保管员资质认证试点工作,试行全省文物藏品保管员备案制度。被确定为试点的市、县要积极探索、积累经验,高质量地完成试点工作。
推动文物保护科技发展。结合我省文物保护工作实际,研究部署加强我省文物保护科技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建立文物保护课题制度,努力推动我省文物科技有较大的发展。
加强文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开展有关文物工作发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理论课题研究,为促进文物保护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服务。
三、强化责任,改革创新,高标准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当前,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要从全局的高度来看待文物工作,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使文物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前不久,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在省委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我认为结合我省当前的文物工作,我们要做到:坚持改革,锐意进取,保持“想干事”的精神状态;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水平,增强“能干事”的能力;科学规划,建设队伍,提供“干成事”的政策措施和人才保证;警钟长鸣、枕戈待旦,确保文物保护工程和文物安全“不出事”。要以新的精神面貌,创造新的工作业绩。
(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当前,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党正在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文物部门都要认真思考如何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彻到我们的文物工作中。文物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文物工作者能够做到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对文物的合理利用,充分展示文物中所蕴含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文物工作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的现实途径。保护文物的目的是为了让文物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进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要加大文物维修和开放的力度,维修一批,开放一批,并积极完善博物馆网络体系,使全省每个地方都有各具特色的文物开放亮点,进而使这些文物景点、博物馆等文物开放单位连成线、形成面,为完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贡献。同时,各地文物部门还要抓住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机遇,挖掘优势,整合资源,互通信息,加强对文物复仿制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的开发生产,抢占市场先机,努力把具有河南特色、充分蕴含河南历史文化遗产精华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为社会奉献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二)依法行政,强化管理
今年我省经济发展的政策依然为“保持一定的投资拉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经济建设总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年内完成投资3000亿元左右。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经济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任务十分繁重。要从容应对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依法行政,努力树立和维护文物部门的执法权威。各级文物行政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法定的职能就是代表政府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全社会有关文物的事务。在文物行政审批方面,要继续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严格按照法定条件、程序、时限办理审批或核准项目。依法做好基本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既要严厉查处基本建设工程中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为,又要严肃处理文物钻探、考古发掘中不认真履行报批手续和忽视工作质量的行为。面对违法事件要敢于执法、严于执法、不能枉法,无论有多大的压力都要依法力争,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文物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是加强管理,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要进一步树立文物事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文物就是提高先进文化生产力的观念,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基本建设的关系,树立大局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在经济建设和城乡基本建设项目中,文物工作要提前介入,搞好文物调查和钻探,实事求是地提出文物保护的意见。同时要注意文物调查、钻探、考古发掘的工作质量,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管与不管大不一样,敢管与不敢管大不一样,会管与不会管大不一样。作为文物行政部门,我们要认真管理每一件工作,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通过鲜活的工作实绩,进一步提高文物工作的社会影响。
(三)细化责任,创新方法
当前,文物工作的发展面临许多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但是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发展机遇多、形势好绝不等于事业发展快、目标任务完成得好。因此,我们要细化责任,创新方法,圆满完成全年的重点工作。
要细化责任。抓工作贵在落实,抓落实关键在明确责任。工作责任不清,再好的工作思路,再具体的政策措施都可能落空。刚才讲到的今年的几项重点工作,如文物保护、文物安全、博物馆建设、数据库建设等等,各项工作都要细化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具体人员,特别是文物安全工作。去年在文物安全工作上,我们投入了很大精力,做了大量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各单位不可有丝毫松懈和侥幸。今年我们要继续落实责任制,层层签订“文物安全经济奖惩责任书”,把安全责任细化到人,使责任人真正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承担起确保文物安全的责任。文物安全不是突击抓一抓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我们要警钟长鸣,任何时候都要绷紧文物安全这根弦。
要创新方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不能局限于过去的工作思路,习惯于以往的工作方法,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机制,取得新成效。在文物安全工作中,我们正研究制定打击文物犯罪的长效机制,正着手建立文物安全周报告制度和节假日文物安全日报告制度。这就是一种探索和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也积极拓展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建立培训和科研基地的新途径。在其他方面,如挖掘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扩大对外开放等工作中,我们都可以探索新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模式,不做虚功,不图形式,着力提高工作实效。
(四)培养人才,锤炼队伍
我省拥有一支较好的文物工作队伍,为河南文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相比,这支队伍的结构及其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才是事业兴败的关键。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正视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管好用好现有的队伍,激发和调动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文物系统全体党员都要积极投身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达到提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文物事业发展的目的,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文博职工为事业发展做贡献。要引进和培养并重,大力加强文物人才储备。既要积极引进文物工作所紧缺的各层次、各领域的人才,更要重视在工作实践中培养造就人才,变“人力资源”为“人才资源”。文物保护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研究的过程,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青年人在实践的课堂中锻炼成才。
要树立和维护文物队伍的良好形象。文物工作要让全社会见物、见人、见精神。“见物”,就是要把考古发掘、古建维修、科学研究等文物工作对社会的重大贡献,通过陈列展览、向社会开放、出版研究成果等等,直观形象地公诸于社会。“见人”,就是要让公众通过对“物”的认识,了解我们的专家、学者和先进人物,了解我们这支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的工作队伍,使我省文物队伍的影响冲出河南,走向世界。“见精神”,就是通过向社会开放的“物”和充满生机活力的“人”,向全社会彰显我省几代文物工作者传承不绝的自我加压、负重前进、甘于清贫、忠诚事业、求实创新、无私奉献的文博创业精神。通过“见物、见人、见精神”,让文物工作影响社会,感动社会!
(五)立足当前,谋划长远
要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统领文物工作全局,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我们既要扎扎实实做好当前的工作,又要着眼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编制《河南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规划编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省文物工作能否科学、有序、持续的发展。要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进行规划。省文物局将加强调查研究,召开有关座谈会,充分听取各市的意见和建议,集中群众智慧,努力使之成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文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以保证今后几年我省文物工作能够按照规划,谋大事,抓关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完成关乎事业发展全局的重点项目,确保我省“十一五”期间文物事业获得全面发展。
同志们,2005年是文物工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推动文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年。希望我们在工作中加倍珍惜和维护文物战线和谐团结的大好局面,同心同德,求真务实,苦干兴业,努力开创我省文物工作新局面,使我省文物事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原崛起再立新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