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古发现>>考古纪事

我的考古梦

时间:2014-02-03    张振海  字体:   

古人把和氏璧、隋侯珠看作是“连城”之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我市提出了“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实现‘美太行’的林州梦”。中国梦、林州梦也成为中国人以及林州人心中最重的“连城”之宝。癸巳年,我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也在一步一个脚印地编织着自己的“考古梦”。

我叫张振海,今年30岁,祖籍任村镇任村村人,现在林州市文物管理所工作。

我大学本来学的是美术专业。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遇,我走上文物考古发掘之路。我曾跟随潘伟斌研究员(曹操墓发掘领队)、赵文军副研究员(汝官窑发掘领队)参加了东魏北齐固岸墓地、隋代相州窑、北宋皇陵周王墓、连霍高速唐汉墓群等国家重大考古项目发掘,其间还参与了著名考古学家孙德萱研究员主持的《濮阳西水坡“中华第一龙”》 考古报告整理工作。大师们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

2010年,我回到林州,在市文物管理所工作。文物考古勘探、发掘、田野文物保护,成为我的日常工作。

尽管我对各地的古墓葬、古建筑曾不止一次地作过考古调查,可是那些闪烁着神秘之光的古墓葬、古建筑、古民居像磁铁似的深深吸引着我,令我不避严寒酷暑,一次又一次地到工地、去乡村与她们对话,还常常在暮色已吞没落日余辉时仍不愿离去,抚瓷片、摹碑刻而盘桓……

2013年,发掘古墓葬、拓印古碑刻、调查古建筑、走访古民居、陪同专家学者、撰写文物文章,既艰辛又充实。

年初,第二届国际磁州窑论坛文集《宋元磁州窑与诸窑工艺的相互传播和影响》,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我的1万余字的《河南林州出土磁州窑瓷器研究》论文被收录。

3月下旬,河南省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一行10余人,到林州考察,我接待并陪同他们。其中有原河南省文物局局长杨焕成研究员,河南大学古建筑园林学院院长、原省古建筑研究所所长张家泰研究员。两位考古大家是古建筑泰斗梁思成的高足,不仅是全国一流的古建筑专家,还是我省文物考古学界的领军人物。他们虽年近八旬,仍坚持一线搞考古调查、记笔记、拍照片。每人带一个小兜子,里面有眼镜、尺子、笔记本、圆珠笔等常用工具。让我见证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考古学家,既要有高尚的品德,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考察结束后,我以《任村三座古建为我省现存不多的元明建筑》为题,对盘阳元代法济寺大殿、任村明代泰山庙、阳耳庄明代四合院民居(全省第二座)作了报道,在4月1日的《红旗渠》文化版头条刊发。省专家经过论证,建议尽快将三处古建筑申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林州市引起很大反响。

3月中旬,《红旗渠》开辟 “文物鉴赏” 专栏,给我构筑了一个展示林州文物风采的平台。从首次发表,到后来连续每周一期,至今已有39篇稿件亮相。其中14篇为市政协机关“林州文史资料”第二十辑采用。在与新闻中心主任、编辑的接触中,感到他们非常敬业。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那就是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认认真真,待人要实诚。

5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我市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林州惠明寺、阳台寺双石塔三处文物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及时撰写了《我市三处文物古迹入选“国保”》的文章,被刊登在5月10日《红旗渠》的头版头条。

当然,在学术研究的陡峭山路上攀登,不仅要经得起艰难、困顿、寂寞、挫折的考验,而且要具备敢于在理论上“破”和“立”的勇气,而这种勇气又必须以锲而不舍的专业积累和实事求是的理性思维作支撑,否则,永远也没有希望拨开云雾领略到无限风光。

回首2013,我感慨颇多,既有艰辛的付出,也有收获的喜悦,同时,也掺杂着难以弥补的缺憾。诚然,考古工作是十分繁杂的,挑战与机遇时刻并存,泪水和微笑往往相伴而来。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考古,就会义无反顾地扎根在这片广阔的天地,努力学习,扎实工作,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为筑造“美太行”的 “考古梦”而不懈努力。???????????